上海实验学校,上外附中,上外浦外是是上海三所公立学校,小升初面向上海小学生自主招生,被称之为“上海三公”。三公学校可以说是在上海横着走了,每年大量学生挤破头都想冲进三公。那么,为什么大家都要冲三公?三公学校有哪些优势?三公上岸难度有多大?三公学校更偏爱哪些学生?
一、为何上海三公成家长追捧的热门?
三公学校之所以让众多家长趋之若鹜,核心在于其难以替代的优势:
-升学优势显著:上实的高考一本率常年稳定在90%以上,本科率更是100%;上外附中和浦外则以“保送”和“体制外升学”为特色,2023年两校共有130名学生被清北复交等15所顶尖高校拟录取,其中上外附中占95人,浦外占23人,升学路径多元且优质。
-免除中考压力:进入“三公”后,学生通过校内直升考试即可升入本校高中部,即便未通过,也大概率能被其他市重点高中录取,无需为中考过度焦虑。
-教育资源顶尖:师资团队水平一流,课程设置比普通中学更丰富(如多语种、科创类课程),教学设备也更为先进,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。
-招生范围无限制:不同于普通公立学校的学区限制,“三公”面向全市招生,无论户籍、居住区域如何,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报考,机会更公平。
-性价比超高:作为直属教育部的公办学校,“三公”按公办标准收费,无需承担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,却能享受顶尖教育资源,性价比优势明显。
二、上海三公上岸有多难?
尽管“三公”优势突出,是很多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理想选择,但想成功“上岸”绝非易事,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1.录取率极低
三校每年合计招生约710人,但申请人数常超3500人,报录比约24%,部分年份甚至低至3.65%。其中,浦外对浦东生源有一定倾斜,非浦东学生竞争更激烈。
2.简历筛选严苛
数学方面,AMC8成绩20分以上是“标配”,上外附中这类学校更倾向21分以上的学生;英语则以小托福850+为普遍门槛,浦外相对宽松,800+也有机会。此外,科创或竞赛奖项、校内成绩拔尖(如“大队长”“市三好”)都是加分项,39%的录取生有科创奖项,18%有信息学竞赛经历。
3.校测难度高
数学测试涉及数论、概率、编程等超纲内容,远超小学课程水平;英语则考察阅读、写作、口语,难度接近初中高阶;综合能力测试还会涉及科技、创新、逻辑推理等开放性问题(如“在无引力的太空舱中可进行哪些活动”)。
4.需长期规划
多数家长从孩子一二年级就开始布局:培养数学思维、提升英语水平,建议3年级准备AMC8,4年级首次参赛,5年级冲刺高分;小托福需提前1-2年备考,词汇量要求3500+。尤其5年级上学期是提交材料的关键期,需在此前拿到AMC8、小托福等核心证书。
5.政策收紧加剧竞争
2025年政策调整后,上实新增数学班、信奥班,数学难度提升;上外附中新增科创班,更看重英语与创新能力;浦外面试题量增加,数学占比提高,进一步拉高了竞争门槛。
三、三公更偏爱什么样的学生?
能成功“上岸”的学生,往往是“全面发展+特长突出”的结合体:
-数学能力强:AMC8、思维100等竞赛成绩是重要参考,尤其是AMC8,因每年仅考一次,高分成绩极具含金量;思维100一年两次,可多次尝试。
-英语水平高:作为外语特色学校,上外附中和浦外对英语要求更高,小托福成绩是核心指标(850+更具竞争力),PET等证书也能作为补充。
-综合素养优:校内成绩拔尖、有领导力(如担任学生干部)、具备科创或逻辑思维优势的学生,更易获得青睐。
总之,“上海三公”是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考验,不仅需要孩子在学科上突出,更需要家长提前规划、科学备考,才有机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。